4
2 3
首页 |  内蒙概况  |  旅游景点 |  民俗风情 |  酒店住宿 |  精品路线 |  旅游租车 | 预定中心民族工艺品电子地图
民族起源
蒙古族民俗特征
起居礼俗
狩猎
蒙古比赛
传统饮食
起 居 礼 俗

 
(1)待客

 

 
    蒙古人喜欢养狗。狗有护畜作用,还能传递信息。狗一叫,孩子们首先跑出
来,之后,向大人汇报观察到的情况。如果来的是长辈,全家人都出来迎接。迎
客人时,服装要整齐。 
主人中有长辈和老人时,客人要在营子外下马,牵着马进营子。客人是长辈 或老人,主人要接马缰拴在马桩上。晚辈要向刚见面的长辈问候请安。请安礼仪, 男人是将双手置于跻部鞠躬或打千,妇女行单跪礼请安。
按蒙古人传统,不论是不是亲戚故旧,认识不认识,来家就是客,一律茶、 食招待。 除非客人忙得等不及烧茶,也要品尝点奶食品才上路。
献茶敬酒照例以长辈 、老人为先。有时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而先客后主, 客人接过来要放在长者面前。献茶要站起身双手奉上,不能坐着献茶。晚辈如果 是男性,敬酒时作单跪姿势。
客人吃过茶,先向长辈一一敬酒,长辈们接过第一盅酒,照例说几句吉祥的 话,用太阳指蘸酒弹酹。这时向老人献上礼物,分给小孩糖果。
客人递过礼物, 家长向客人敬酒。 如果家长年高辈长,一般由少辈人代替。 晚辈忌讳在长辈面前喝酒吸烟,但必须接过酒杯并酹酒之后,将杯放在桌子上。 如果客人好喝酒,长辈便借故回避,给机会让同辈人饮酒娱乐。多么好喝酒的老 人,也不同青年人一道饮酒。即使大规模喜庆,也必须按年龄、辈分、地位、性 别分开排坐。避席的长辈待年轻人饮到差不多时返回,与客人共同斟满一杯酒放 在桌子上,大家开始用饭。如果以整羊待客,则先由长者动刀。和客人一起吃饭 的,必须是家庭主事人。
客人辞行,全家送别,有时老太太会用牛奶酹祝。
蒙古包的西北隅和灶口处是不能贸然去坐的。要沿房门西侧坐在门里或被主 人让到正北延东一排坐下。不论天气多冷,不得在火盆 、锅撑子上烤脚 、磕烟 袋、吐痰和进出跨越。鞭子、棍子之类禁忌带入室内。
有些地方,蒙古人生孩子,总要在屋檐下挂个标志,如果挂的是弓箭,说明生 的是男孩;挂的是红布,说明生的是女孩,即寓男用弓箭、女用针线之意。凡遇 这些标志,客人须注意,不要贸然闯进妇女坐月子的屋里。
 
 
(2)礼献整牛整羊

 

     整羊整牛,也称全羊、全牛,是蒙古人款待贵宾的传统礼仪。 
自古以来,蒙古人就有吃整羊、喝马奶酒和给远征人携带绵羔羊熟肉条的习 惯。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建造白色大蒙古包,用整羊招待来客和祭礼神祗。
最隆重的席面,有整牛、珠玛、整羊三种,主要取其完整、齐全之意。
礼献整牛,除了祭祀牺牲,一般只取牛的某一部位,比如说,为65岁以上老 年人祝寿,仅象征性地献上牛乌查(蒙古族叫乌古查,即牛羊软肋脊肉)。珠玛, 又分为立式珠玛,也就是最讲究的整羊,其特点是褪毛、带皮、烤制。整羊席不 象珠玛那样精制,其特点是去皮、煮制。礼献整羊也象献整牛一样,根据不同需 要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有时献上完整的羊肉,有时献羊的某一部分。春节时 招待亲朋好友和贵宾时,把熟羊头放在大方木盘中间,周围摆满各种奶食品和点 心端上,是隆重礼仪。
整牛、整羊、珠玛的加工方法,各地不尽一致,但必须保证食品的完整,避 免损坏皮肉。
整羊的摆法;羊头必须向着主宾。
在宴会上用整羊招待客人时 ,一般要唱赞歌敬酒三巡 ,当宾客们开始唱和 时,再斟一杯酒,诵献整羊的祝辞。专门向执刀割肉、招待客人的人敬酒一杯之 后,主人请席间长者先动刀。那位执刀招待,蒙古语称“浑都格其”。长者接过 蒙古刀,在羊头的前额划个“十”字,从羊的脑后、嘴角两边、两个耳朵、两个 眼眶、脖颈、硬腭上割下几块肉,再把羊头转向主宾。主宾端起羊头回赠主人。 主人端过一个空盘,接过羊头和长者割下的部位肉,摆在佛龛前敬佛。接着用专 用的蒙古刀,从羊乌查的右侧、左侧切出长条薄片,左右交换放置。割羊乌查前 半部时,刀刃向外。如此切割三次之后,分节卸下其它骨头(过席的羊乌查只能切 一刀),由阳面转圈后,退回去放入肉汤里热,然后上桌进餐。退下整羊后,上肉汤。
礼献整羊时,通常安排专人献祝辞。诵祝前,要向祝辞人敬酒一杯。祝辞人 用无名指蘸酒弹酹,然后举杯祝辞。诵祝辞的姿势:老年人坐着,中年人单腿跪 着,年轻人站着。祝辞内容因人、因事、因地区不同而各异。比如有一则祝辞唱 道:

“博格多成吉思可汗,迎娶花容光焕发月貌的孛尔贴只斤夫人。宰一只花脸 的羯绵羊,装在水晶盘里招待贵宾。
是成吉思汗定下的礼制,是蒙古人待客的传统,是忠厚和贞洁的标志,是至 诚心意的象征。”
大家斟一杯酒互相唱和 。诵祝辞人说一声“结!”(请用刀)。并举杯继续祝 福唱道:
“按着老规矩敬献,请各位都来品尝。      遵循旧风俗奉献,请各位都来举觞。”
再斟一杯,众人回敬唱和。之后,祝辞人接着说:“结!”
 
(3)服饰

 

    蒙古族男女皆喜穿长袍、短褂、靴子等 。颜色尚蓝,深蓝者多,极少穿青
色上衣。妇女喜穿红、绿、天蓝色的。服装四季有别,如单布长袍,夹长袍,棉
长袍,皮长袍,坎肩,马褂等。无论男女都喜用鲜艳的丝料或布料做腰带垂穗装
饰。衣多镶边。布料喜用绸缎类或上等纯棉料。蒙古靴子多用牛革制作,少部分
用马、驴皮。女式靴子多为布制绣花,冬季内套毡袜,既轻且暖。冬季的皮衣,
皮自家鞣制,自家缝纫,很少购买。劳动时穿的皮衣不吊用上好绵羊绸、布面,
经济耐穿,牧民穿的靴子多自制。 
衣服皆右开襟,嵌对扣或排扣。男服镶单边者为多,女服鲜艳而美观。单布 长袍或坎肩皆镶绣花边或金银丝绸边。女子服装特别讲究,且有闺、妇之分别。 为了骑乘方便,男子服装多为宽领大袖。棉 、皮长袍用棉布领或绵羊羔皮 领。长袍外套马夹,以整幅彩色绸缎系腰,不垂穗,佩带火镰、蒙古刀。刀有刀 鞘,并有象牙筷子或驼骨筷子一双,用银 、白铜、青铜镌花制成,用绒丝链挂 在“套海”(一种金属饰物)上。腰佩火镰 、蒙古刀、烟荷包、烟袋、白布手 巾等。头顶的蒙古帽 ,多为绵羊羔皮或狐皮制成。冬季,衣袖外套有绵羊皮套 袖。
妇女喜穿彩色长袍、 花靴。 四季都在长袍外套穿坎肩,不喜扎腰,外出 劳动或骑马才扎。
 
(4)蒙古包

 

    蒙古包按哈那多少区分规格。哈那是包毡壁的木制骨架,一组为一个哈那。
有十个哈那、八个哈那、六个哈那、四个哈那之分。牧户根据家庭人口、生活状 况调剂使用。尽管蒙古包的质量、装饰各有差别,但总体结构都是一样的。
蒙古包的外用品,包括红毡顶 、毡顶扶柄、扣绳、毡顶、细绳、捆绳 、毡 墙、带子、门、门帘等。
红毡顶,蒙古语称“额如各和”,方形,四角各对南北东西。房间正中和天 窗架的中心对着红毡顶中心。用粗毛绳做边,顶面也用粗毛绳轧云头图案,修饰 缝纫。红毡顶用于调节屋内气温,夜间压顶,早晨揭开。红毡顶的四边各有粗毛 扣绳,北和西东压着天窗外边套的花边。上有哈那带子作压盖和揭拉时使用。红 毡顶有扶柄。用三尺长 优良木料制成,系在红毡顶南边粗毛扣绳上,作固定之用。
椽子和哈那用扣绳扣紧。
屋顶用扎有云头图案的毡子装饰。
毡顶子是天窗架的盖,用毡子或芦苇缝成,以适应四季气候变化。毡顶用青 布宽沿边、轧云头图案。用芦苇缝制的叫芦苇顶子。冬季防雪,夏季防雨。
带子,是捆扎毡墙的粗毛扁绳,分两行拉紧毡墙。
门,蒙古包的门,冬季作双重。里门对开,称为风门;外门一扇,在右侧安 扭,叫封闭门。门帘分两种,一种是毡子做的,上有精制装饰图案,是冬季用的, 另一种芦苇或柳条做的,夏季使用。
蒙古包内常用物品,有墙帷子,从西墙顺着北墙到东墙围起来。颜色是白色 以外的任一种色布。
类似蒙古包的固定简易住房叫“崩布根格日”,即俗称的崩崩房。“崩布根 格日”有土筑和柳编两种。土筑的用土坯或草坯砌墙、抹泥、苫草、搭炕而成。 柳编的(也有用杨、桦树条编的)用柳条编框架、抹泥、苫草、搭炕而成。这种 房屋用于冬春出场放牧。牧民们也称它为“布如格”。
用作仓库的崩布根格日不留天窗。
蒙古族也有选择吉地而居的习惯,修建时要考虑到后有“依靠”,前面视线 开阔。

 
(5)殡仪

 

    蒙古人病逝,七个时辰不准移动,盼望有回生的机会。过了七个时辰,就着手
安葬。死者年高望重、家境又好的,也有停放三天到七天。人死后百日内,家中妇
女取下耳环、头饰,不许穿红绿鲜艳衣服。女性不参加送葬。百日之内家中不许办
婚嫁喜庆之事。男性要蓄发,不饮酒,不参加娱乐活动。路遇亲朋也不交谈,以示
哀悼。 
天葬是蒙古族的传统葬仪 。这种葬式 ,有时又叫明葬、野葬等。过了七个时 辰,认定死者确无转机之后,由亲属或邻里长者操办,净身后装入新白布口袋,放 在特定的地方,选择吉日吉辰,由亲属放在牛车之上,送到偏僻荒野的特定的地点, 卸下尸体,头朝北、脚朝南,周围摆石头作记标,急速返回,归途不许回头看。到 家,将车扣翻,三天不动。三日后,亲属去放尸体地点查看,若被飞禽吃光,就认 为亡灵已经升天,预示子孙将得到吉祥幸福;如果尸体被野兽扯食,认为死者生前 做过坏事 ,杀牲过多 ,死后用自己的肉体还给野兽;如果尸身无损,则认为死者 生前罪孽尚未消除。再去向遗骸上黄油、酒等,等待飞禽来啄食。
火葬与蒙古人对佛教的信仰有关。据说,人体由四万八千只蛆虫组成,死后不 及时火化,这些蛆虫便复活而互相残杀,亡灵也不得安宁。除了喇嘛、王公、贵族、 富有者外,多采取此种葬法。平民中非正常死亡的,如妇女难产身亡、传染病死亡 等,也实行火葬。
火葬过程是,先将尸身用净水洗净,白布缠裹(如为喇嘛则著龙古神衣),红 布覆面,殓入棺木,停于正房西侧檐下 ,祭供食品 ,点燃珠拉(佛灯)、香火, 请喇嘛诵经,一般停放三至五天;晚辈守灵,定时举哀;吉时启灵,人抬或车载到预 定地点;喇嘛诵经,祈求“内卜达克”神谅解;用羚角在地上扎个洞,将灵柩置于 洞上,即用柴火化。如果死者是上层喇嘛,即将尸体置于特制的大锅内铁篦上,用 油焚化,用银筷拣出骨灰,殓入木盒,筑藏式塔葬于其下,一般身份的人,则就地 深埋,恢复地表原貌而不留坟头。清朝以后则开始留坟头。也有将骨灰投入河里的, 据说亡灵顺流入海,进水晶宫极乐世界。
蒙古人也有土葬和聚族安葬的习惯。这种祖茔,蒙古人称为“厚其德”。
一经确认为其氏族“厚其德”的地方,百步以内,其他民族不再殡葬。非正常死亡 的人不入祖茔,要另择吉地安葬。
 
以上 信息来自《我爱内蒙古》等内容!